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有这样一个老年群体也在壮大,他们为了支持子女的事业、照料孙辈,远离故乡来到新的城市生活,他们就是随迁老人。《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其中专门为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且呈持续增长趋势。10月4日重阳节,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近三位随迁老人,了解他们的都市生活新体验。

放不下儿女,道不尽思念

“怎么这么晚才吃饭?米饭硬不硬呀?”王女士在监控中看着老父亲在家吃饭,一边和父亲通过监控说话。


【资料图】

王女士今年66岁了,今年是她在济南照顾两个孙女的第3年。2019年,小孙女出生。儿子和儿媳两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小孙女,还要接送大孙女,两人有点力不从心,于是,王女士从潍坊老家来到济南,照顾两个孙女。

对于王女士来说,作出这个决定并不轻松,她还有自己的牵挂。老伴在老家村里打零工,如果说老伴的生活可以自己应付,最让王女士放心不下的是92岁的老父亲。

王女士在父亲家装了一个监控,这样自己可以随时看到父亲,还能和父亲聊天。“父亲身体还算硬朗,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平时有我弟弟和弟媳照顾衣食起居,但是我还是很牵挂。想他了,就打开视频看看。”

为了能多陪伴自己的父亲,只要儿子儿媳休息,王女士都要回潍坊。“差不多每半个月回去一次,周五下午走,周一上午回济南,回家看看老父亲,给老伴做点好吃的,忙忙碌碌地又回来了。”王女士说道。

说起在济南的生活,王女士有些无奈。“在济南认识的人几乎都是小区里的同龄人,到过的地方也是附近和小区门口公交车可以去的地方,我不会用手机打车,平时孩子们没有时间,他们有时间了,我就想回潍坊了。”王女士讲述自己在济南的生活状态。

“帮衬孩子照顾孙女是我的心愿,孝顺父母是我的义务,虽然辛苦,两个都要扛起来。这样的生活也快结束了,小孙女已经上幼儿园,等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就回去照顾我的父亲和老伴了。”王女士说道。

福利空缺增添不便

“今天是重阳节,女儿带外孙出去玩,让我自由休息,晚上再一起吃饭。”在济南帮女儿带外孙的田女士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69年的田女士和老伴在济南已经生活8年了,帮女儿带两个孩子,现在大宝8岁,小宝2岁。

虽然和女儿住一起,但是老两口和小两口的生活是相对独立。“平时我们各吃各的,早饭和午饭孩子们都不在家吃,晚饭我们各吃各的,我做我和老伴的饭,孩子们做他们自己的饭。孩子们习惯用洗衣机,我习惯自己手洗。对外孙的教育我们不插手,会告诉女儿外孙的一些表现由他们自己处理,要打要骂随他们,我们不掺和。”田女士说。

对于目前的生活,田女士说:“谈不上喜欢,但也能接受,哪里也不如自己的家好。等二宝长大了,还是回自己家。”

让田女士没有归属感的原因除了情感上的牵绊,还有福利上的空档。田女士和老伴都是从威海企业退休的,田女士患有高血压,常年吃药。“在济南看病,门诊不报销,需要自费,所以补牙、开药,这些都等回老家解决,每次开上半年左右的药。”田女士说。

像田女士这样的“背药”老人不在少数。受户籍影响,一些城市的公共服务优待等政策并没有惠及到随迁老人。

找了工作买了房,做好定居准备

今年70岁的于阿姨和老伴离开老家辽宁盘锦已经5年了,因为帮助儿子照顾孙子来到山东济南,也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老两口在济南买了房子、找了工作,也做好定居的准备。

“儿子研究生毕业留在济南工作,在济南安家。我的身体不大好,他一直想让我们来济南,可是我们一直没有下决心,在儿子反复劝说下,我们就过来了。”于阿姨说道。

于阿姨告诉记者,刚到济南,觉得夏天太热、米饭太硬、交通不方便,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很陌生,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朋友,有一段时间很想回老家。随着时间久了,和小区的同龄人结伴散步、买菜、参加活动,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济南的小事大事也知道一些,自己慢慢适应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伴还找了一份工作。去年,在儿子的支持下,他们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在济南买了一个小房子。“之前还得帮忙照顾下孙子,现在孩子大了不需要接送,我们老两口都有自己的事,老伴上班,我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我最亲近的人都在济南,现在已经很少回老家,偶尔回去住在酒店,对济南要比对老家熟悉,我已经是半个济南人了。”于阿姨说。

说起如何适应新环境,于阿姨分享了自己适应新生活的经验,“老人要自信,学会融入到新的生活中,不要排斥周围的人,主动和大家交流,大部分人还是很友好的。有时间多出去转转,只有认识了熟悉了,才会喜欢。”

专家:提升随迁老人归属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海霞认为,让随迁老人生活得更舒服是未来的一项长期课题。提升随迁老人的社会归属感,帮助随迁老人适应新生活,需要家庭、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刘海霞认为,子女首先要摆正认识,不能把老人“当保姆”,对于老人的付出要心存感激,要给予老人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方面又要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为老人办好公交卡、教会老人用手机软件打车、买菜、付款等,有时间多带老人出去走走。同时,老人们要自信,要转变认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要主动了解,乐于接受,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尽可能地融入新的环境中。

刘海霞还说,对于随迁老人的关心,社区、公益组织也要起到关键作用,要对随迁老人情况的摸底掌握,时常组织一些针对随迁老人的活动,帮助随迁老人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同时,在政策层面,完善随迁老人户籍管理、异地养老、就医、购房等方面的政策,有针对性的对随迁老人给予关注,让随迁老人可以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

(文章来源:大众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