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国家的外卖送餐行业已趋于成熟,食品及其他商品被速递到家成为当代人最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130多年前,印度就已经出现了不借助任何现代科技的“人工送餐流水线”,并且活跃至今。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一颇为古老的外卖系统,百余年间在当地一直都是“迅速、精准”的代名词,其送餐准确率在印度雄霸业界,甚至超过很多行业龙头企业。

这个神奇的人工送餐流水线就是印度的“达巴瓦拉”。


(资料图)

达巴瓦拉在当地语言里意为“饭盒人”,指将午饭从上班族的住所运送至工作地点,并在餐后将空饭盒带回来的人。

回溯达巴瓦拉的起源,还得从19世纪说起。19世纪中叶,孟买成为世界主要的棉花贸易市场,城市也因此繁荣起来。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孟买成了阿拉伯海最大的海港之一,很多人涌入孟买找工作。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孟买,当地的餐厅服务很快就供不应求了。可是自带午餐上班也不现实,毕竟,大多数工人很早就要上班,家人根本无法提前准备午餐。而且,即便家人起了大早,准备了午餐,但在拥挤的通勤过程中始终端着个饭盒也着实不便。在这一背景下,达巴瓦拉应运而生。

1890年,一个名叫马哈迪奥·巴赫什的人嗅到了午餐递送服务的商机。他从家乡和邻近地区招揽了100多人,开始为客户提供午餐配送服务。后来,这张网络扩展成了一个5000人的庞大系统,达巴瓦拉的名字也变得家喻户晓。

临近午餐时间,达巴瓦拉的送餐员会骑车去各个家庭或午餐制作点取餐、装盒,然后统一送到集散点,再由不同的送餐员送给不同的用餐者。他们中的很多人会选择骑自行车或推手推车,还有些技艺高超的人会直接将饭盒顶在头上将餐食送达。如果配送路途较远,需要搭乘市内火车,达巴瓦拉还会安排专人协助送餐员上下车,确保餐盒在长途配送过程中不会出现翻倒、弄脏等问题。午餐后,达巴瓦拉会从各个公司收集空饭盒,再按照原本的流程反向操作,将这些饭盒送还。每户人家或者商家都会向达巴瓦拉支付“包月费”,这也是达巴瓦拉的主要收入来源。

据统计,达巴瓦拉一天要送出超过20万份饭盒,而且一定不能出错。这不仅是行业本身的要求,还因为印度存在种姓制度,大家的宗教信仰也千差万别,对食物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送餐服务必须非常精准。送餐者不仅不能弄错食物,餐具也绝不能混合使用。

如何在送餐员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的前提下,确保这20万份饭盒准时、准确送达?

达巴瓦拉有自己的办法。比如,送餐员会在饭盒上用不同颜色、形状的字符与数字记录信息,并且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标记每一个饭盒的送出与送达信息。通过这种方法,达巴瓦拉送餐员之间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沟通体系,堪称运送业的一大奇观。

据英国《卫报》统计,达巴瓦拉平均送600万份午餐,才会出现一次疏漏。宝莱坞还以此为灵感拍了一部喜剧,名字就叫《午餐盒》。剧中两位主角因为达巴瓦拉送错了餐盒而相识、相知,可见大家都认为,达巴瓦拉送餐服务几乎不会出现差池,这极其偶然的失误更像是百万分之一的“命中注定”。

如今,达巴瓦拉的盒饭递送业务已开始频繁使用火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服务范围也从原本的餐品扩展到信件和其他物品,一切正在朝着现代快递行业的方向进发。

神奇的是,即便在现代物流体系的激烈竞争中,古老的达巴瓦拉依旧站稳了脚跟。据统计,目前达巴瓦拉仍在以年均5%至10%的速度增长。

许多人对达巴瓦拉背后的商业逻辑感兴趣。据说,多家全球物流巨头经常安排人到孟买实地考察,向达巴瓦拉学习经验。哈佛商学院还专门发布了研究报告,就达巴瓦拉的信息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等进行分析。人们尤其好奇,在那个没有手机定位和导航的年代,达巴瓦拉究竟靠什么做到快速、准确、从不误点的?

对此,大部分分析认为,达巴瓦拉的秘诀是严格、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因而兼顾了极高的工作效率和极低的出错率。然而,这似乎不能完全说得通。毕竟,现代物流公司也非常注重管理工作,而且还有高科技加持,但总体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没能比达巴瓦拉做得更好。

一件有意思的“小”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达巴瓦拉。

此前,还是王储的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到孟买访问。他本想约见达巴瓦拉的代表,但大家都在忙碌地工作,根本抽不开身。几经协调后,会面才被安排在了送餐员的休息时间,而且只有短短20分钟。这种极致的敬业精神或许才是达巴瓦拉成功背后更重要的因素。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