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旅游消费正从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各地深入推进文商旅融合,提升文化品位,丰富精神内涵,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包括建设“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创新升级音乐节、演唱会等产品,促进剧本娱乐、露营旅游、旅游演艺等新业态健康发展,满足消费者品质化、多样化需求。

2023全国文旅融合发展案例调研报告

近年来,各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勇于创新,推出了一批文旅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全国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队伍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空间类型上,山西培育了一批主客共享的发展载体,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培育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在业态融合上,大力发展康养游、工业游、体育游、研学游、自驾游,推进非遗、演艺、文创进景区。

河南还注重培育发展智慧旅游新产品新场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飞越清明上河图》两个项目入选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既把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等做精做细,又创新智慧体验型产品业态,用智慧旅游满足群众旅游新需求。

四川在全国率先完成文化和旅游资源‘双普查’工作,普查出文化资源七大类305.74万处,旅游资源八大类24.57万处。在此基础上,四川出台乡镇级片区旅游规划导则和乡村旅游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实施度假乡村培育、产品供给提质等八大行动,着力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品质化、集群化发展。

近年来,陕西持续叫响‘国风秦韵’‘兵马俑的故乡’等品牌,打造‘长安十二时辰’‘延安红街’‘长恨歌’等文旅新名片,组织开展‘从秦岭到黄河边走边唱’等推广活动……上半年陕西全省旅游接待人数达3.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18.36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约95%、80%。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文化旅游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今年以来,上海文旅产业复苏势头强劲,文旅融合延展文旅消费深度和广度,“科技+文旅”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新空间。结合消费数据、产业投资、重大节事看,文化旅游成为上海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重要领域之一。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162家博物馆和98家美术馆举办展览670余个,接待观众近150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全市共举办营业性演出2.2万余场,观众近1200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8.32亿元。

今年5月、6月,沪上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分别达66%、64%,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超过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90亿元,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超过6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78亿元,均较2019年同期明显提升。另根据中国银联消费大数据,上半年上海旅游总消费4784.53亿元。

在文旅消费积极增长的同时,市场呈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明显特征,消费体验有深度有“申”度。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拉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1:15,观众中不乏远道而来的游客。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导游“持双证”带团进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博物馆讲解,吸引众多游客参与“海派城市考古”线路。

文旅融合新风尚在暑期消费旺季仍然持续。人们在文化场馆收获更丰富的社交、夜游、文创等体验;也在城市漫游中,沉浸式感知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时尚文化。

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处介绍,7月1日至25日,162家博物馆接待观众245万人次,预计在8月份沪上博物馆将总计接待超过285万人次观众。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系列第二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已接待观众逾26万人次,成为又一“现象级”展览。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推出航天文旅展、虚拟现实过山车,7月以来平均每日接待游客1.9万人次。上海海昌海洋公园落地上百场演艺、系列活动,客流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35%,其中外地游客占比71%。上海豫园商城7月客流超400万人次,文创、餐饮等特色消费持续攀升。上海欢乐谷联合玛雅海滩水公园开启超级夜场和电音节,7月以来接待游客量较2019年同期增幅73%。

上海文旅行业主动拥抱全球数字化浪潮,文化引领、科技赋能,文旅消费持续拓展新场景、新空间、新体验。

由奇创旅游集团打造的“探秘山海经”大型沉浸艺术展,重现《山海经》内奇幻之境,自6月底正式开幕以来已接待线下观众超过3万人次,实现门票及其他产品收入近500万元。“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自5月12日开展以来,已累计接待超过2.3万人次观众,其中不少为专程从外地赶来上海体验的游客,主办方决定展期由8月延长至10月。“X-META|机遇时空”国潮元宇宙主题乐园组合了“风起洛阳”等多个虚拟现实(VR)全感剧场项目,今年7月起,“风起洛阳”体验总人次对比6月增长17.88%,该类产品核销金额对比6月上涨290.63%。

经典文博场馆乘上数字转型“翅膀”,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上海天文馆自2021年7月开馆至2023年6月30日,已接待观众参观共计140.47万人次,该场馆近日上线“上海天文馆数字孪生平行世界”,全面赋能科普展陈、观众服务、场馆治理,打造全国天文科普元宇宙示范案例,为观众开启元宇宙与星辰大海探索征程。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半年数据显示,使用增强现实(AR)导览的观众占入馆总人数的6%左右,相较两年前2%的行业平均转化率高出近3倍。

此外,上海戏剧学院数字演艺集成创新重点实验室(国家部级)与上海越剧院联合推出扩展现实(XR)戏曲《黛玉葬花》,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实空间混合叙事的戏曲展演作品创作。武康大楼、东方明珠、豫园、南京东路等数十个虚实结合的文旅场景均已上线,市民游客可通过手机或增强现实头戴设备进行体验。

今年6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已发布《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未来三年上海文旅要集中发力的五大专项行动,上海将聚焦“一江一河”“建筑可阅读”“演艺大世界”“来上海看美展”“海派城市考古”等都市文旅品牌,加快推动文旅元宇宙产业在上海聚集发展,以高质量产品供给引领和创造新消费需求。

《2023-2028年文化旅游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推荐内容